親子關係

玩動靜_網絡

不只是知識──性教育是孩子面對世界的保護傘

「性教育不是太早,而是往往太晚。」近年兒少受害新聞層出不窮,讓許多爸爸媽媽開始重新思考性教育的角色與重要性。其實,性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身體構造與性行為的知識,更是一種關於「界線、自主與信任」的深刻學習。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勇敢說不、懂得保護自己,那麼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又該如何在生活中自然融入這樣的教育?

玩動靜_親子關係_家庭

帶著Terrible Two 遊英倫|規畫和操作

為期兩週的英倫之旅,實際籌備卻花了大半年。最先敲定的是機票。去程是紅眼班機,我用美國航空的點數換了一張商務艙給老公,好讓他一路睡到倫敦;我和兒子則用點數包下整排經濟艙座位。回程是白天的航班,我改用美國運通的點數轉到英國航空,同樣包下整排經濟艙。整體來說,機票的開銷算是可控的。

玩動靜_親子關係_家庭

重新想像暑假|玩得好,比補得多,更重要

我們不必追求「完美暑假行程表」,而是陪孩子一起找到真正適合的節奏。不論是宅在家裡動手做、和家人小旅行,或參加一場營隊,暑假的價值不在多豐富,而在孩子能不能從中感受到快樂與被陪伴。每個家庭的資源不同、習慣不同,但只要能真心和孩子一起經歷,這個夏天就是值得的。

玩動靜_親子關係

孩子怕剪頭髮、怕被碰?可能孩子遇上了「觸覺敏感」

孩子不願意洗頭、抗拒被別人碰觸,甚至對某些觸感特別敏感,例如衣服上的標籤、黏土或麵團,這些行為看似無理取鬧,其實背後可能隱藏著「觸覺敏感」的問題。當爸媽能理解這背後的原因,並用溫柔而耐心的方式引導,孩子才能逐步克服敏感,擁有更自在的日常生活。

玩動靜_親子關係

身教有何重要?爸爸媽媽的行為,決定孩子的未來

你是否曾經發現,孩子不經意地模仿你的行為?當我們希望孩子擁有良好品格、學會管理自己時,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不斷說教,而是讓他們「看見」怎麼做。家庭環境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場域,爸爸媽媽的態度、行為與習慣,將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一生。透過自身的行動示範,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正確理財與管理情緒,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堅實的品格與能力。

玩動靜_親子關係

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不要再用倒數威脅!

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快一點!時間到了!」但他們總是慢吞吞,甚至完全無視,讓爸爸媽媽感到崩潰嗎?其實,孩子不是故意拖延,而是因為他們對時間的概念還不清晰,無法理解「五分鐘後」或「時間到了」的真正含義。如果爸爸媽媽總是用倒數或威脅來催促,孩子可能會變得焦慮,甚至開始抗拒配合。
與其不斷催促,不如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的概念,讓他們能夠預測時間的變化,自然地調整行動。透過視覺化時間、適時提醒,以及溫和而堅定的引導,孩子可以更輕鬆地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爸爸媽媽也能減少催促帶來的壓力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