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親子互動

你的孩子太「好動」嗎?與其責罵,不如教孩子學習如何「靜」

相信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有個共同困擾:我的孩子一直動,總是靜不下來好煩,他會不會是患有過動症?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段「動不停」的時期,可是這並不表示孩子或許生病或講不聽,與其不斷責罵,不如從了解原因開始,進一步教孩子怎麼學習「靜」。

孩子動不停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一直動個不停,可能有以下4種原因:

1. 孩子天生個性外向活潑

人的個性百百種,當中也包含了比較外向、活潑、活力十足的人,他們本來對於活動量的需求就比較大一點。

2. 平時活動量不足

有不少文章都曾提到,傳統人類的生活是有非常寬廣的空間可以盡情跑跳和探索,但現代的孩子卻因為生活環境小、待在室內空間時間居多等原因,活動量普遍不足。假如孩子動得夠久,就比較容易能靜下來。

3. 想吸引大人注意力

孩子在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跟需求時,往往只能先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表達。因為發現自己動來動去跟調皮嬉鬧就會吸引大人注意,所以就會不由自主一直這樣做,但絕對不是故意。

4. 生病

上述這些原因都排除後,最後一種可能才是患有疾病,這時候就需要透過醫療或心理方向的專業治療。

兒童成長時會從他律漸漸轉回自律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成長歷程中,都會從「他律」逐漸學習「自律」。所謂的「他律」指的是讓其他人明確告知哪些可以、哪些不行;而「自律」則是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不需要透過他人來教導。

這樣的轉變過程當然需要透過一段時間來學習,例如孩子先知道什麼是難過、憤怒的感受,而後就會透過不斷的學習如何正確表現出這些情緒,直到不會出現隨便發脾氣、隨便哭鬧的情況。

如何引導或教導孩子靜下來?

從上面孩子動不停的可能原因中,除了疾病方面需要透過專業醫療協助,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動不停的情況,自然也有一些應對方法,可以參考看看:

1. 讓孩子動個夠

活動量是每位孩子正常都有的生理需求,與其一直叫孩子不要動、好好坐下來,不如乾脆讓孩子動個夠。當孩子動累了,自然就會開始安靜下來了。

2. 安排「靜態活動」

孩子知道活動時可以做很多事情,並且可以為他們帶來樂趣,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不知道「靜」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所以才很難靜下來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不妨嘗試安排一些靜態活動,例如閱讀故事、畫畫等,讓他們知道原來靜態活動也可以這麼有趣,他們自然也會更有意願安靜下來做一些好的靜態活動。

3. 有固定的「活動時間」

爸媽們可曾想過為什麼學校會有「上課」跟「下課」兩種時間?除了是讓孩子休息不要一直讀書外,也是明確讓孩子知道「靜」跟「動」的時段區別。

因此在家裡爸媽也可以這樣做,制定一段活動時間是孩子可以自由跑來跑去、玩耍、活動,而一段時間則必須安靜下來看書、畫畫、聽音樂,這同時也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自律」的開始喔!

166
每週一堂的游泳課可以有效教導孩子「動」和「靜」

活動量不足哪裡可以放電?

還在尋找擁有安全環境、親子友善的環境讓孩子放電嗎?推薦您位在台北小巨蛋的汐游寶寶,汐游寶寶致力於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學習空間,不僅讓孩子有地方放電,更提供家長一個交流的空間,若對課程有任何問題,歡迎線上留言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