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和鼓勵都來自愛,但感受截然不同|在說「你應該⋯⋯」之前,先說「我相信你」

我們經常不自覺把愛藏在建議裡,希望孩子更好、走得更穩。但當孩子還沒準備好聽見如何「更好」時,他更需要知道「現在的我就已經很好」。「建議」讓孩子知道他還能往哪裡去,「鼓勵」讓他願意走下去。這兩者缺一不可,但順序很重要。孩子需要先從被接納、被肯定中長出自信,再慢慢學會改進與挑戰。

當建議變成壓力|你想幫他更好,他卻懷疑自己不夠好

有時候,我們太快進入「糾正」模式。孩子剛剛完成一幅畫,我們第一反應是:「不錯耶,但下次可以把人臉畫得更立體一點。」我們的出發點是好意,是希望他更進步,卻忽略了他正期待一句單純的肯定。

當孩子的努力,總是伴隨著「可以更好」的回饋,他很容易把這些聲音內化為「我做得還不夠」、「你還是不滿意」。久而久之,他可能會對嘗試感到畏懼。因為他知道,無論怎麼做,下一句都還有「建議」。當建議成為一種壓力,孩子不是更努力,而是更退縮。他不敢輕易展現,不再主動挑戰,因為他感受到的是「你永遠還可以更好」,而不是「你已經做得不錯了」。

用鼓勵打開孩子的內在動力|比起你說什麼,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什麼

真正的鼓勵,並不是一味說「你好棒」,而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你在努力的樣子,被我看見了。」當他主動嘗試、即使還不成熟,我們說:「你願意試,我真的覺得很勇敢。」這樣的回應,不只是讚美,而是一種肯定他的內在動力。

孩子真正的自信,來自他知道「我可以做得到」,而不是「別人一直說我很棒」。

盲目的鼓勵,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外在評價,甚至抗拒真實的困難。只有把焦點放在他的努力、態度和堅持上,他才能從中培養出內在的穩定力量。如果他因為失敗而難過,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失望,但你願意努力到這一步,真的很不簡單。」這樣的鼓勵,比單純說「沒關係啦」更有力量。

平衡語言的力量|建議與鼓勵不是選擇題,而是先後順序

我們不是不能給建議,也不是要一直讚美孩子的一切。

真正有效的支持,是在他被理解、被鼓勵之後,才適時提出建議,幫助他看見下一步可能的方向。先說:「我有看到你很努力」,再問:「你覺得下次可以怎麼做得更順?」這樣的語言順序,不僅讓孩子更願意傾聽,也能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更多信心。

當孩子感受到「你是為我著想」而不是「你在挑我毛病」,他就會願意放下防備,打開耳朵聽進你說的話。建議和鼓勵,就像陽光和雨水,都重要。但給錯時機、給太多、太急,都可能反而壓彎一棵正在長大的幼苗。

汐游寶寶嬰幼兒游泳課程|循序漸進讓孩子慢慢成長

孩子正在努力時,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當然可以給建議,但在孩子正學習相信自己的時候,先讓他知道:我們都有看見他的努力,願意嘗試已經很棒了。

汐游寶寶致力於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水中活動學習空間,提供學齡前兒童各式游泳課程汐游寶寶期望能透過親子共游的珍貴時光,培養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使寶貝能安心暢泳,近日更進駐新竹成立風城游汐谷讓愛能繼續傳揚。

汐游寶寶的老師皆通過英國最大游泳協會STA的認證,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泳池緊急狀況訓練,課堂的安全與專業值得你信賴。在汐游寶寶上課時,老師根據每位孩子的需要而調整進度,能讓孩子一步一步學習、進步,同時也會讓孩子的自信提升,願意再往前多一點。

歡迎線上諮詢體驗,一同為寶貝建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

汐游寶寶
汐游寶寶

台灣唯一在政府立案規管的嬰幼兒游泳池
英國STA認證的專業師資團隊/台灣唯一的英國STA嬰幼兒老師認證機構
尊重與愛的教學理念/使命:既教孩子學會游泳,更促進親子依附關係

文章: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