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手也是一種教育|世事無絕對,安靜地陪孩子走自己的路
成年人因為看得多也看得遠,容易用「過來人」的角度告誡孩子或直接給予孩子我們認為「正確」的觀念,但從孩子的角度是看不到這些「好的、需要的」東西,此時最忌諱強加個人想法在孩子身上,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好到值得賠上珍貴的親子關係。
成年人因為看得多也看得遠,容易用「過來人」的角度告誡孩子或直接給予孩子我們認為「正確」的觀念,但從孩子的角度是看不到這些「好的、需要的」東西,此時最忌諱強加個人想法在孩子身上,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好到值得賠上珍貴的親子關係。
小時候希望快點長大,但長大卻又懷念著孩童時期的純真以及做夢的勇氣。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當我們被現實生活中所束縛著,記得保持初衷,不要忘記那個無所畏懼的自己。
孩子總不願意等一下,說要玩玩具就馬上要到手?當孩子要嘗試完成某任務,卡關了就馬上放棄?不可以再這樣下去了啦!以下告訴你,如何引導孩子重拾耐心生活!
都說天下父母心,對於孩子的成長或多或少都懷抱著一些私心的期待,無論是帶著過來人經驗傳承,或希望孩子能變成心底想要的樣子,都參雜著某些控制慾望,今天一起來看看,妳對孩子的控制欲有多高吧!
我與我的同溫層朋友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有別於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思考面向,希望孩子們接受多元思考的刺激,不要太輕易就接受單一價值觀,建立過於單一面向的人生觀。
若發現孩子沒有安全感,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建立者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改善孩子的安全感問題呢?安撫與安全感的關係:給予擁抱,真的就給予孩子安全感了嗎?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人們首先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非常需要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多一分或少一分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情緒發展,究竟該怎麼做比較好?跟著文章一起看下去。
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未來長大後能夠獨立處理很多事,不要什麼事情都要大人幫忙,那麼就必須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你必須知道什麼是良好的「親子互動」。
五月是屬於各位辛苦的媽咪們,母親節快樂!自從當了媽媽,也讓自己在原先的生活與工作中又多了一種角色,與孩子有著最緊密的連結,陪伴孩子的成長中一起度過各種酸甜苦辣,而寶貝們的心裡對妳的依賴度有多少,又有什麼內心想法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