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玩動靜_親子關係_家庭

手越靈活腦越靈光?孩子智力與感覺統合,從「動手」開始!

孩子動手玩積木、畫畫、翻書,不只是打發時間,更是一種無聲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在每一次看似簡單的抓握、操作、組合中,孩子的大腦其實正忙著整合各種感覺訊息,建立起複雜的神經連結。感覺統合中的「手部協調力」與視覺、前庭、本體覺密切合作,是促進認知、語言與情緒穩定的重要基礎。這些能力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更攸關未來生活的獨立與自信。想讓孩子更聰明、更有學習力?答案可能就藏在「雙手」裡。

玩動靜_親子關係_家庭

【別讓焦慮放大】三個方法,陪孩子安心迎接新學期

孩子在面對開學時,常常把可能的小問題放大成最壞的情境,這正是焦慮的特徵。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安撫或強硬要求,反而可能讓孩子更無助。更有效的方式,是陪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並學會調整思維,逐步建立起自信與勇氣。

玩動靜_親子關係_家庭

【不當巨嬰養成計畫】孩子不是小皇帝,爸媽要懂得放手引導

許多爸媽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於是在孩子開口前就急著滿足他們所有的需求,生怕孩子失望或難過。然而,這種過度保護的教養模式,不僅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主能力,更可能培養出任性、自我中心的「小皇帝」。真正的愛,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而是讓孩子從小開始,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懂得獨立思考並承擔後果。

玩動靜_親子關係

孩子一生氣就耍賴?──不是故意,是還沒學會怎麼表達而已

當孩子因為不能立即滿足需求,例如想要玩特定的玩具或想吃某個零食時,經常會出現哭鬧、耍賴的行為。這些表現並非刻意挑戰爸媽的權威,而是他們還未完全學會如何恰當地表達內心的不滿與情緒。了解這點後,我們才能更冷靜且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玩動靜_親子關係

孩子越玩越聰明!培養決策力的親子遊戲告訴你

「你想當X還是O?」「今天要吃蛋餅還是吐司?」這些看似簡單的選擇,其實正是孩子練習思考與表達的絕佳機會。當我們願意放手讓孩子多做決定,他們就會在一次次選擇中,學會思考後果、承擔結果,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想法與邏輯。

玩動靜_親子游泳

從原生家庭複製到自我覺察|爸媽教的不一定適合我

成為爸媽後,才驚覺過去那些「我才不要像我爸/我媽一樣」的誓言,往往最容易在壓力下悄悄破功。教養不是本能,而是習得的反應。而這份反應裡,有多少來自自己的選擇,又有多少,是沒意識到的複製呢?若想給孩子不一樣的未來,或許我們要先回頭看看,那個影響自己最深的過去。

玩動靜_親子關係

孩子總愛亂丟其實是大腦快速發展的信號!爸媽該怎麼引導?

寶寶總是把手邊的東西丟來丟去,不論是湯匙、玩具,還是爸媽的手機都難逃「空投命運」,讓家裡一片狼藉。很多爸媽因此感到煩惱,但你知道嗎?這個行為其實是孩子大腦發展的重要表現。每一次丟東西,其實都是一次學習、一次探索。丟東西不是壞習慣,而是一種成長的訊號。爸媽該如何善用這個階段,協助孩子從中學習,也培養自控力與情緒表達能力呢?

玩動靜_親子游泳

孩子也許只是不同|理解何為「神經多樣性」

你是否曾經擔心過孩子「發展落後」或「行為異於常人」?別急著給孩子貼上標籤!神經多樣性告訴我們:差異,不等於缺陷。從自閉症、讀寫障礙到妥瑞氏症,這些都是人類大腦自然變異的一部分。理解神經多樣性,是給孩子最大的支持與尊重,也是開啟他們潛能的第一步。本文將從基礎概念、早療建議到親子相處方法,帶你一起走進神經多樣性的大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