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GT_跨界玩家

GT:跨界玩家——勇敢逐夢吧,孩子!

《GT:跨界玩家》是2023年最受賽車迷跟電玩迷關注跟期待的電影,由哥倫比亞影業跟電玩大廠PlayStation聯合打造,改編自真實故事,由《第九禁區》、《極樂世界》的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
GT是Playstation的暢銷遊戲Gran Turismo(中文:跑車浪漫旅)的縮寫。

電影本事

揚.馬登伯勒是一個電玩《跑車浪漫旅》的好手,自小對賽車的熱愛,加上性格內向,讓他成日宅在房中玩著模擬賽車,讓身為前足球隊隊員的父親很看不慣,在他眼中,揚不僅沉迷於毫無意義的電玩遊戲,甚且沒再繼續攻讀大學,看似對未來毫無規劃,並做著不切實際的賽車夢!父親總覺得賽車是屬於有錢人的玩具,不是他們這種平民配擁有的奢侈夢想!

但天上也許真的不會掉餡餅,卻會掉機會,揚因為在電玩中出色的表現,而有機會進入電玩公司跟Nissam汽車合作的GT學院受訓,他們希望將Gamer訓練成driver,讓電玩好手正式轉為賽道狂人,對遊戲將是一大噱頭!於是,在競爭激烈與嚴格考核下,揚最後從9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即將成為一位真正跨足賽道的選手。

但這場殘酷的競爭僅僅只是開端,因為從電玩這個虛擬世界要跨到真實的賽車道,還是有巨大區別的,畢竟即使模擬器模擬地再像,還是模擬器,跟真正賽車上須面臨的極致身理、心理的考驗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賽車上選手在疾速轉彎或陡然加速時中須承載的重力(G力),是遠非常人可以承受的!更別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模擬器中失誤一萬次,都可以重新開始,但在賽道上的一次失誤,卻可能是人生真正的game over!

IMG 0516

再加上正統體制訓練出來的賽車手對揚這類靠玩電玩過癮的「業餘選手」充滿了敵意與輕視,不僅在賽道上會聯合作堵,抵制揚,甚且還連署希望揚這類非專業選手應被永久禁賽!另一方面,揚本身也需要用6場比賽的機會,獲得專業賽車手的執照,屆時Nissan才會願意跟揚簽約,他才算正式出道,成為一位真正的職業賽車手。

於是揚這位從小就不被父親理解跟看好,接著又不斷被其他賽車手白眼的電玩小子,踏上了築夢之旅,但他真的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賽車手嘛?

影片背景介紹

《跑車浪漫旅》是一款1997年由日本設計師山内一典設計的電玩遊戲,最獨特的地方在於製作團隊非常用心地還原了每一輛賽車的內裝,真實模擬了車手在狹小空間內的所有感官體驗。(影片的結尾,可以看到遊戲團隊精心掃描汽車結構,好模擬重建賽車的過程。)

尤其團隊很認真地重建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賽車場,重現參與這些賽事的過程,所以即使是真的賽車手,也會藉由這款遊戲,在各個賽車場進行模擬練習,好熟悉場地與賽道。

這款逼真的遊戲,讓世界各地無緣親自參與賽事的賽車迷,可以在仿真的模擬器中也過把癮,據說此遊戲的玩家高達8000萬名!

2008 年開始,索尼和Nissan 合作成立了 GT 學院,藉此行銷遊戲,由此培養出了第一位由電玩跨足真實車界的西班牙選手盧卡斯.奧多涅茲。

後來因為盧卡斯要進行杜拜24小時耐力賽,需要另外兩名選手搭配,而Nissan也想挑戰一個全部由電玩高手跨界組成的選手車隊進行比賽,藉著這個機會,本片的主角揚·馬登伯勒才有機會雀屏中選。

真實的揚馬登伯勒

先說明一下,Google上Jann Mardenborough比較普遍的翻譯是詹恩.馬登伯勒,但電影的中文翻譯卻翻成「揚·馬登伯勒」,為作區隔,因此下文中,「揚」指的是電影中的角色,「詹恩」則是真實的賽車手。

真實的詹恩性格極度內向,根據他自己的講法,到17歲時,都不太敢接陌生人的電話,因為如此安靜的性格,又整日在房間玩賽車,母親一度擔心他過於沈溺其中,而打算用斷網的方式限制他的沈迷。

電影中的父親,對揚想成為賽車手的事,是斷然否決與不支持的,但現實中的父親其實在詹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他喜歡賽車,並且有著某種天賦,因此曾送詹恩去卡丁車場練習,只是後來離家最近的卡丁車場倒閉,加上卡丁車的訓練費一年得1、200萬(台幣),而就此作罷。

但即使如此,揚仍未放棄賽車的夢想,依舊用自己的方式練習著,乃至用木頭作過一個「駕駛方向盤」來練習。

2011 年,詹恩參加了《跑車浪漫旅》的線上競賽,從9萬名的電玩好手中勝出,躋身進了歐洲前八名,而進入了GT學院,開始受訓。

詹恩的教練羅伯.詹金森(Rob Jenkinson),同時也是一個前賽車手,一開始對GT學院想培訓電玩選手成為真正的賽車手,抱持著質疑的態度,直到看到了成效,才終於被說服了,他表示傳統體制訓練出來的賽車手,會不自覺地養成一些不良的駕駛習慣,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矯正過來,但電玩選手則不然,他們很容易修正並調整被指正的問題,通常只需半年就會有成效。

IMG 0518

而從第一場比賽開始,詹恩在半年的時間裡,就獲得了國際賽車執照,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成就,因為這個過程一般需要3年的時間!

然後,一個的事是,詹恩這個很年輕的小伙子,在賽前竟然喜歡聽著上個世紀的音樂人Kenny G跟恩雅的老派音樂來放鬆身心,實在是一個很奇妙的組合,意思是性靈音樂與極度刺激感官的賽車競賽的魔幻對撞。

本片的爭議

因為改編自真實故事,所以本片也引發了一起爭議,主要是詹恩2015年在德國的一場的比賽事故,導致了一名現場觀眾不幸罹難的意外事件,電影中也有呈現這一情節,只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將此真實事件發生的時間「進行了改編」,導致這個真實事件「沒被尊重」地呈現出來,為此,有影評評論,電影公司不顧罹難者家屬的悲痛,堂而皇之地將這場悲劇變成觀眾的視覺盛宴,是一種無恥的消費災難的行為!

對於這個遭人詬病的改編,詹恩自己則覺得整起事件有被忠實呈現與還原,他對編導的改編是認可與尊重的。

關於親子

本片還有一條感人的副線,就是父子關係,因為身為前足球隊員的父親對於成日把自己關在房中玩電玩的兒子是不甚了解的,也頗有微詞,熱愛戶外運動的父親也曾想把足球的衣缽傳承給兒子,但顯然兒子更喜歡競速遊戲,這份不了解跟錯誤期待,也造成了父子間的隔閡。

這邊便牽扯出一個親子關係常見的「夢想」與「期待」的議題了——父母習慣性地將自己小時候未竟的夢想,轉嫁、寄託到孩子身上,並且「美其名」是「為孩子好」,卻沒想過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與夢想,父母可以從旁建議與協助,而不是主導與介入,畢竟無論如何,那都是他的人生與選擇。孩子不是被生出來完成父母夢想與期待的!

猶記得小時候母親參加過一個那時很紅的電視節目《女人.女人》(抱歉,因為是上個世紀的歷史了,所以可能很多讀者沒聽過),節目的尾聲是讓現場觀眾有機會站起來發言,那時我母親有機會拿著麥克風對著大家說話,我母親說:「我的兩個孩子,我希望你們平安、健康、快樂地長大,媽不期待你們有多成功或所謂的出人頭地,只希望你們當個對社會有用處的人就好。」

至今這段話,仍時不時重現腦海,也因為母親尊重和理解,造就了今天的我,也許與所謂的成功毫無關係,卻過著自己選擇並且享受的人生,做著快樂、自在的自己。

推薦本片的原因

我本身並非一個電玩迷,更非賽車迷,不過還是要熱情地推薦這部電影,尤其我是在Imax影廳觀賞的,過程刺激又具聲光效果,由於這次採用了很多新的技術,將攝影機放置於狹小賽車內的各個地方,所以將捕捉更多逼真的賽車內部的真實景況,配合著各種音效,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地跟著賽車手一起感受到急速狂飆的震撼與壓迫,乃至幾度我都跟著手心冒汗,腎上腺素飆升,相信對喜歡刺激與賽車的觀眾,會是有爽感的觀影體驗喔。

IMG 0517

尤其,這次最不一樣的是,這是一部結合了電玩與賽車的電影,所以很多以往賽車片中不會出現的酷炫電玩視覺特效,這次可以合理地融入故事中,觀眾可以看到電玩選手在模擬器上由虛擬進入真實賽車場的豐富視覺效果,反之亦然。

然後,這又是一個極度熱血勵志的電影!一個看似頹廢沉淪的電玩少年,搖身一變,成為世界頂尖的賽車手,而且,還是一個真實故事,還有比這更勵志夢幻的嘛?雖然電影多數情節與橋段並非新鮮的,但觀影過程還是會跟著揚一起跌宕起伏,為他緊張懸心,也想為他鼓掌叫好!

另外一提的是,詹恩本人還擔任片中的替身喔!

總之就是一部看了讓人腎上腺素激升又熱血沸騰,還勵志感人的爽片,特別推薦去大銀幕觀賞,效果更加喔!

啟發

最後,分享一段片中教練激勵受挫失意的揚的話,(大意):「挫折是難免的,重點不是我們經歷的挫折,而是我們怎麼處理挫折。」

用阿德勒的說法,就是「能夠定義我們的,只我們自己!」發生的事,到底是阻力還是助力,都由我們的想法與行為而決定,看似挫折,卻可能是強化我們,讓我們更完整、堅韌的一個過程,意思是,一個挫折,可能是一個終點,卻也可能只是一個轉彎處,讓生命轉向更寬闊坦蕩的道途!端看我們怎麼面對它,處理它。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