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著衣游泳

重要自救技能「著衣游泳」是什麼?|從兒童時期學習,為孩子帶來更全面保障

「著衣游泳」與一般游泳的差異在哪?是任何年齡、程度都能夠參與嗎?可以自行練習嗎?相信當家長看到標題時,心裏都會充滿著不同疑問。那麼,快點觀看本文章,為您心中的問題尋找答案吧!

根據教育部112年6月所發佈的新聞稿件指出,為強化學生游泳及水中自救能力,因此育部體育署配合12年國教課綱,在「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新增了「著衣游泳」、「著衣解脫」及「岸上救援」三項技能。不過,一般而言我們不是都穿著泳衣,在泳池或沙灘戲水嗎?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學習著衣游泳呢?

「著衣游泳」是什麼?為什麼要進行穿著一般衣物游泳的練習?

「著衣游泳」(Dressed Swimming)一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體育運動大辭典》當中解釋為「水中自救的方法之一。當不慎落水時,浸濕的衣物會產生重量形成負浮力,不但影響行動且變成累贅,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遇此情況必須立即處理。遇著衣不幸落水時,訓練判斷是否可立即回到安全地點,如須游回岸上,則要考慮距離的遠近,倘離岸較遠或溺水者本身水性不佳,則應先在水中脫除累贅的衣物,以利安全上岸。」雖然我們一般日常的確會穿著泳衣入水,但如果並無下水準備(如坐船、釣魚、陪伴朋友在岸邊玩耍但不想下水等時候)而意外下水時,則十分需要相關技能自救。

如果在游泳課程、又或是有救生員值班之環境游泳,那麼相比之下會比較安心一點──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水的地方並不止以上場所,而且即使在安全的環境之中,還是要學習如何自救以加倍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STA(Swimming Teachers’ Association,游泳教師總會)建議游泳者皆應學習穿著衣物游泳的技能,其為當遇到困難時得以自救的一項關鍵技能,使各位游泳者保持安全、能延長等待救援時間、又或可以自行脫離危險。

SsJWLg VKsGaiFpQirtFauiPFredY4ay7dtFFWqMJm0

「著衣游泳」與我們一般所想像的「只是變重了一點而已」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游泳者在穿著衣服游泳與穿泳衣游泳時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因為濕衣服除了會增加額外的重量之外,又會為游泳者帶來了更多的阻力及阻礙。在嘗試著衣游泳時,一下水可能就會感覺被拉扯至水底──因為衣物的重量與阻加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增加許多。

「著衣游泳」該如何練習?

由於穿著衣物會增加阻力,STA建議只應在進階或高級水平的游泳課程引入著衣游泳的自救項目;初學者仍在學習游泳的基本能力,還未完全掌握游泳技術、更不具備著衣游泳的能力,強行增加相關課程反而會徒增風險。

在首次學習著衣游泳時,學生在穿著衣物游泳後可以逐漸且謹慎地引入,游泳老師應會因應學生的程度安排衣物難度。初學者在學習的時候,首先應穿著輕便的衣物(例如T恤),然後根據學生的信心與程度逐漸增加額外的衣物,如引入短褲、長袖襯衫等。循序漸進的穿著衣服下水將大大幫助學生體驗並適應穿著衣物在水中的感覺;當增加額外的衣物下水時,更會增加學生在穿著衣物時游泳的能力及提升信心。

學習「著衣游泳」不能亂挑場所|汐游寶寶讓您安心學習、愉快暢泳

由於穿著衣物游泳的危險性高,因此著衣游泳只能於有合適資格的游泳教師監督下在游泳課程內進行,切勿在沒有適合的指導下自行練習。在選擇場所方面,則會建議家長選擇汐游寶寶,其每半年會有一堂課專門練習著衣游泳此項技能,亦會不定期開設自救課程,為孩子帶來全面的安全保障。

汐游寶寶致力於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水中活動學習空間,提供學齡前兒童各式游泳課程,期望能透過親子共游的珍貴時光,培養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使孩子能安心暢泳。除此之外,在汐游寶寶上課時,孩子會需要聽從老師指令才能跳下水練習,在過程中亦會讓孩子學習耐心等候。汐游寶寶有用專為兒童設計專門的游泳池,每個月也有水質檢測,確保水質數值高於標準,並且配有足夠的救生員確保每位孩童的安全。汐游寶寶的老師皆通過英國最大游泳協會STA的認證,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泳池緊急狀況訓練,課堂的安全與專業值得你信賴。歡迎線上諮詢體驗,一同為孩子建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