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親子關係

實驗室日記(二)|卵子的選擇過程

跟Seattle Reproductive Medicine(西雅圖生殖醫學,以下簡稱SRM)的醫生聊過後,這個月進行的項目都滿無聊的。

首先是各式各樣的身體檢查。伴侶雙方都需要抽血驗CMV、HIV、B肝、淋病和披衣菌,捐贈精子者還得加驗精子(有可能抽血沒有但是精液裡面有嗎?要來查查),簡單來說就是疾管局非常小心地要確保雙方都沒有性病。一切沒問題後精子就會被冷凍起來以後受精用。

接著是跟社工師的第一場會談。其實內容跟醫師說的差不多,只是細節比較多。SRM的卵子銀行大概有約200名的捐贈者,分為新鮮卵子跟冷凍卵子兩種。所謂的新鮮卵子就是指配對成功後,捐卵方會進行取卵過程(打針吃藥)後取得約12顆卵子;而冷凍卵子就是事前已經取好的卵,一組6顆。所以新鮮卵子的捐贈者就是西雅圖當地人為主,然後冷凍卵就有可能是來自美國任何的地方。

不管是新鮮或是冷凍,卵子捐贈者都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家庭背景和過去病史的審查。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因為診所方無權去查捐卵者的整套家族病史或是病歷資料,所以過去病史和家庭背景都是由捐卵者self-report(自行申報)。嘿嘿嘿⋯⋯收過data(數據)的人就知道,self-report有時候是不太可靠的,大家會選擇報好的而去隱藏不好的事情。所以社工師說,當如果有人的資料看起來100分,他們其實會起疑,畢竟沒有人的家庭是100分。據他們說,通過審查的機率大概是2%(還真低)⋯⋯。

每個人選取的標準其實也有一點不一樣,有人在意身高體重,有人在意膚色,有人在意家族病史⋯⋯,其實是很難找到一個完美符合所有條件的捐卵者,我覺得社工師在這裡的角色有一點像是提醒病人固然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的家庭照顧更是小孩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小孩子知不知情的事情。捐卵者可以選擇要不要揭露她的身份,整件事情可以完全匿名。但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情就是捐卵者去做23andMe(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基因技術公司),然後小孩子也去做。雖然她當初選擇完全匿名,但是23andMe就把捐卵者的身份給爆了出來⋯⋯囧。

社工師的建議是對小孩儘量採取開明的態度解釋這一切。然後等到小孩18歲之後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透過方式知道捐卵者是誰,當然,如果捐卵者當初選擇完全匿名又沒去做DNA測試如23andMe的話,就無法得知身分。

另一場會議是跟 “genetic coordinator”,基因協調者?XD

簡單說就是了解在基因配對上面會發生什麼事。她聽完我們的狀況後傾向是建議我們找新鮮的卵子,因為我們有性別上面的偏好所以一次可能需要12顆,如果是冷凍的話就要找到捐卵者有兩組以上的存貨,這個就比較難。

然後她是建議精子方直接做基因檢測看有沒有什麼隱性基因,這樣配對起來其實是比較簡單的,如果精子方沒有,那就算卵子方有隱性基因那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想起當年大三學的胚胎學)。

「基因協調者」(聽起來像是什麼超級英雄)建議我們可以上卵子銀行看看有沒有喜歡的,鎖定幾個後可以寫信給她,然後她們會把更細的資料抓出來給我們看,比如說這個卵子捐贈者過去成功配對的機率,過程有沒有發生什麼事等等之類。

果然有錢就可以收很多data。

既然講到錢,下一篇就來談談整套流程下來要花多少錢。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