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親子

好眠師姜珮:居住環境有限,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開始動起來!

當好眠師提到美國兒科學會對孩子「動起來」的建議,可能會有家長說:「不是我不想,而是做不到啊~」。不只是你,包含我還有許多的亞洲父母都很難提供給孩子每天至少3小時的體能活動。

其中常見的原因是「沒有足夠的空間」、「爸媽工作太忙碌」、「家庭沒有運動習慣」。尤其現代人多數居住在高樓、公寓,別說跑了,腳步大聲點可能都會被樓下抗議。想運動的話只能在社區公共空間,或是鄰近的公園。

提升孩子運動量的建議

我們可以做的是應用這些有限的戶外空間,儘可能讓孩子的戶外時間多一點。又或者尋找自由適當的運動空間。

針對還不會走路的孩子:

●每天帶去戶外一段時間,接觸陽光、空氣。準備野餐墊,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翻滾、爬爬。

●善用社區的親子設施,不管是參與活動,或多在室內跑跳

●選擇安全的體能場館,例如:汐游寶寶游泳課

針對已經上學的孩子

●接送孩子時,把車子停遠一點,或直接走路上學。預先保留足夠的時間,帶著孩子散步。

●週末安排戶外行程:至少安排一天的戶外行程,選個安全的地方(比方說露營、公園、運動課程)讓孩子盡情跑跳、騎腳踏車或滑板車。

這幾年「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在台灣推動的公園計畫,有越來越多公園被改造的適合孩子跑跳。有這群以行動、知識為孩童爭取遊戲空間的家長,真的是台灣的寶貝。現在有很多親子館、社區圖書館、優質運動課程,提供市內的遊戲、玩沙空間、體能學習。

如果真的外出機會不多,也可以稍微改造一下家裡。針對幼童,用適合的器具、沙發、墊子等,製造攀爬、上上下下的闖關路線。疫情封城期間,我們在英國居家小空間,在家裡度過好幾個月的漫長時光。大一點的孩童,可以準備室內彈跳床、跳繩,或乾脆在家玩枕頭大戰。

運動也會影響睡眠

作為嬰幼兒睡眠顧問,我們的確也看到許多孩子因為運動量不足而難以入睡,或者睡眠時間不好拉長。這時候,我們都會鼓勵家長,白天多讓孩子接觸陽光,或者提升提能運動時間,讓身體的機制運作,帶動夜晚的睡眠成效。

不過,我們也要特別留意運動的「時間點」,儘可能安排在早起、小睡起床之後。傍晚之後要讓身體會需要緩衝時間,儘可能避免太過刺激的體能活動。不然可能會讓孩子太過興奮,反而不願意入睡。

也要提醒逛百貨公司、夜市、超市,雖然也有走動,但這些環境提供的跑跳空間通常不太夠,五光十色的燈光音效對孩子來說可能會太刺激,無助於睡眠。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