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與無關|從武術練習中學察周遭事理
今年過年後,我報名了一個初階武術課程,日前終於進入尾聲。
提到武術課,很多人以為我是去「學打架」,或是像格鬥技、拳擊或擒拿術等以壓制打敗對方為主的拳法,但這堂標榜著「為弱者設計的武術課」,卻不以打倒對方為對戰策略,最適合弱者的攻防戰術是「改變局勢、以退為進」。
今年過年後,我報名了一個初階武術課程,日前終於進入尾聲。
提到武術課,很多人以為我是去「學打架」,或是像格鬥技、拳擊或擒拿術等以壓制打敗對方為主的拳法,但這堂標榜著「為弱者設計的武術課」,卻不以打倒對方為對戰策略,最適合弱者的攻防戰術是「改變局勢、以退為進」。
患上癌症,猶如「一趟穿透生命幽谷的期末考」。也許終點很近,或者比想像中的還要遙遠,沒有人知道。不過,在這場與疾病相處的時間裡,我們能夠因此得著什麼呢?《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帶給我們的,正是對這議題的回答。
帶不到一歲半的小朋友到美國人的渡假聖地有什麼地方要注意呢?我們去的其實是Playa de Carmen,不是Cancun,不過也差不多。之所以選Playa de Carmen也只是因為到Tulum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比起Cancun - Itza 兩個半小時對小朋友的負擔比較小。不過我其實是有一點後悔的,後面會說。
宗教之內,藏著多少「以愛之名的罪愆」。那些暴行絕不能饒恕,可是卻有著強大的背景支撐。在以前的年代,曾經發生過這樣的醜聞,電影之外,是否要告訴我們不要隱忍呢?
「父親死後留下一筆麻煩的土地要處理,就算繼承也沒多少錢,乾脆拋棄繼承一勞永逸,以後就不用為這塊土地煩心了...」起初阿蘭心裡是這麼想的,怎料拋棄後不過兩天,阿蘭竟後悔了?!她又該怎麼辦呢?
既前篇提到運用解放的途徑探索自我的「譚崔修行」後,這篇提到的是幾乎完全相反路徑,運用控制自我的方式來達成向內探索的修行方式──瑜伽。
小時候我們對「家」的定義大多是依照血緣及姻親,但現代社會演變,有些人選擇不結婚,視寵物為自己的子女,難道這樣不是一個家嗎?就像布萊德·彼特跟安潔莉娜·裘莉的例子,結了婚選擇不生小孩,到第三世界領養三個小孩回來當自己的子女,難道這不就是所謂的「多元成家」嗎?
終於,實驗室日記在2023年四月七日來到了尾聲。
學習靈性科學近八年,直到這兩年才開始投入譚崔練習。譚崔是源於印度大陸的古老修行方式,其中融合了現今佛教、道教及印度教的概念,或應該說,許多現今存在的宗教核心概念,多多少少跟譚崔精神有關。
親權事件中,為未成年子女提供安全表達的環境,尊重其意願並以專業方式聆聽其聲音,是實現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的一種表現!然而,身為父母,又豈能勒索孩子們的情感,只為自己私慾甚或作為爭奪親權的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