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瑜珈

瑜伽與譚崔的關係|殊途同歸的生命之旅

既前篇提到運用解放的途徑探索自我的「譚崔修行」後,這篇提到的是幾乎完全相反路徑,運用控制自我的方式來達成向內探索的修行方式──瑜伽。

瑜伽流派很多,但大抵都是以控制身心的方式達到對身心感受更敏銳的目的。我練習的瑜伽是俗稱「帝王瑜伽」的昆達里尼瑜伽。之所以稱為帝王瑜伽,是因為這原本是只流傳於印度貴族間的秘傳養生方式,除了透過各種呼吸方式來保健身體之外,也能透過自我覺察強化或消除意念的作用,由於過去印度是高度階級制度的社會,貴族們深怕這種瑜伽練習若是流入民間,當底層人民意識覺醒時,會破壞社會秩序,於是長久以來,只有貴族世家才能練習。

關於上述這種自我意識覺醒的說法,在我實際跟著上昆達里尼常規課及每日早課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體會到,透過不同的呼吸方式,刺激交感及副交感神經轉換,隨著練習的次數越多,轉換也越靈活,有一種可以掌控身體的自由感。

很多身心靈相關流派皆提到:當今醫療系統無法解釋的免疫疾病,源自於壓抑。那些被壓抑的能量,卡在體內各處,需要透過移動日常不會使用的肢體動作(比如:瑜伽)來促使流動,但若只運用我們慣常的身體運用模式,那些卡關的能量只會更固著,積累下來就會是現代醫學無解的疾病。

而在人類各種能量壓抑中,最常見的就是「隱藏真正的自我,而選擇扮演社會期待的角色模範」,這種壓抑是集體社會文化的共業,不透過挖掘覺察,實難意識到!我在某次譚崔相關練習中,被激起隱藏很久、對於女性被動角色的憤怒,這股能量流隨之而來的是對著30多人的團體,怒吼出因歷史、生理、社會文化,乃至於政治宗教權力上,幾千年來對生理女性的壓迫及扭曲,我吶喊的不僅僅是自己被社會女性角色框架住的樣貌,更是連帶端出性別意識抬頭的模樣,企圖喚起仍在沉睡的同場女性學員。很奇妙地,過去在動態靜心練習時,我都會在喉輪(表達自我的脈輪)練習時,不自覺地流淚,而在那次怒吼的能量釋放後的每日動態靜心練習,我再也流不出淚來──想用意識擠出一滴淚都難。

然而,我在昆達里尼課程裡有一位女同學,僅僅透過每日簡單的瑜伽體式暖身,搭配相對應的手位與呼吸練習,一樣也能穿透社會給予的集體意識,看到整個社會文化給予的性別限制,慢慢地可以活出更自在的生命。而其實,當代哲學家奧修,早就提示過譚崔與瑜伽是殊途同歸的覺醒,我只不過透過自身深入修行驗證其影響力。不論何種方式,覺醒過程都不輕鬆,但有心想探索自己生命的人,倒是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換一個看待生命的角度。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