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不簡單

那些育兒酸甜苦辣的事,只有經歷過才會懂(上)

照顧孩子真的是個很耗費心力的事情。不僅需要面對孩子的生理的需求,還需要顧及孩子心靈上的陪伴以及生活上照顧,甚至還要處理手足間的問題。而這些無數面臨的挑戰,要以什麼樣的心境去處理面對?這些問題著實考驗著父母育兒的功力。

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令人不那麼快樂的事情;陪伴時光可以是愉悅的,但很多時候是挑戰家長的底線、磨練家長的耐心和培養意志力,而且這個陪伴時光對很多家長而言是單調和無聊的。

這兩個總結從我這兒聽到,你可能覺得很訝異:藍汐老師,你不是一直提倡孩子的到來可以幫助我們的成長,我們需要親自陪伴和照顧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嬰幼兒階段,不是嗎?是的,我的理念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但是這個陪伴和照顧的過程絕對是讓家長身心疲憊、充滿挑戰和孤獨困惑的經歷,我相信所有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都有過這種感受。

陪伴照顧孩子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經歷過才懂

孩子的到來,讓我們原來豐富多彩的生活變得很單調: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我們與獨立正常的成人世界完全脫節,進入了為人父母的人生新章節。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給我們不同的考驗和困難,比如嬰幼兒時期,很多父母都睡眠不足,身體和心理都處以極其疲憊狀態,嚴重的睡眠不足會讓我們焦躁易怒,情緒非常不穩定,對於父母而言,沒有任何事情比因為自己的情緒,從而對著無助的小孩失控的大吼大叫來得更讓我們覺得內疚的,那種內疚是沒有當父母的人所無法想像的。

除了睡眠不足,我們在照顧孩子(尤其是幼兒)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辦法做其他事情,很多時候因為我們必須給孩子正確的行為管教,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手忙腳亂和負面消極的,對於照顧者的情緒管理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父母的情緒失控在照顧的過程中是很容易爆發的。

「哈佛大學在1971年的研究指出,在照顧幼兒的過程中,家長們平均每五分鐘就得和孩子說一次“不”,每三分鐘就得處理一次孩子的要求,通常都是無理要求或是用抱怨的語氣提的要求,媽媽和幼兒之間平均每兩分半鐘就發生一次衝突。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有55%的時間會聽媽媽的話,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則有68%時間會聽媽媽的話,低收入家庭的媽媽們下的指令也比較多。這樣的互動對家長來說,恐怕不是什麼有益身心健康的事」

———【你教育孩子?還是孩子教育你?作者:珍妮佛 希尼爾】

育兒不簡單
現在很多的媽媽們也是職業婦女

因為孩子的到來,讓家務事暴增,如果夫妻之間沒有在成為父母之前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有計劃的做好分工安排,很多夫妻會因為家事和照顧孩子的分配不均而心生不滿甚至惡語相向

尤其是現在很多的媽媽們也是職業婦女,家事分工方面的爭吵更會更容易發生,再加上大部分夫妻的成長背景和人生經歷不一樣,導致兩人的育兒觀念很不相同,兩人也很容易因為照顧和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引起爭執。總而言之,孩子的到來並沒有促進夫妻的感情,反而是讓婚姻滿意度直線下降。

「大約90%的在生下第一胎後,對婚姻的滿意度就下降了,83%的新手父母身陷“嚴重”危機和困境。研究還指出,有孩子的女性中,只有38%的人對婚姻的滿意度高於一般;沒有孩子的女性,則有62%的人對婚姻滿意度高於一般」

———【你教育孩子?還是孩子教育你?作者:珍妮佛 希尼爾】

孩子出生的時候,大腦只有成人的25%,除了原始反射動作,任何的動作他們都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刺激大腦的神經元連結,孩子就是在不斷的「重複」練習中獲得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對於成年人而言,陪伴孩子一起不斷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讀同一本書、玩同一個遊戲,其實是有點無聊和乏味的。(好了啦,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同意你的想法,不是“有點無聊”,其實是“極度無聊”。)

「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孩童教養權威,最讓人感到親切的小兒科醫師Benjamin Spock曾經寫道“事實上,固定安排一段時間全心全意陪伴孩子,這對許多用意良好的父母來說,其實是件頗無聊的事”。一位父親承認,在他陪伴孩子丟球時,“就這樣反覆丟過來、丟過去、丟過來、丟過去,再加上永無止盡的「再來一次!」,「可以再唸一次這本書」嗎?是我當父親時感受到最負面的情緒了。有時候無聊到我會想“乾脆一槍斃了我吧!”」

———【你教育孩子?還是孩子教育你?作者:珍妮佛 希尼爾】

雖然我一直實行「不打不罵不責怪不吼叫」的育兒原則,但…

以上的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對家長的影響我都經歷過,只是那個階段好像是很遙遠的過去,我現在有點不記得細節,只記得當初在英國和先生一起照顧兩個小幼童,身邊沒有長輩和親戚的幫助,的確是一件很辛苦勞累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就是睡眠不足所引起的種種負面影響,我是一個需要充足睡眠才可以正常生活的人,睡眠對我而言非常的重要。

三年前我的兩個孩子分別是9歲和7歲,我不再有半夜起床好幾次去滿足他們需求的困擾,我也不需要時刻陪伴在他們身邊,他們也不再要求我每晚念同一本故事書(現在的他們可以很安靜的自己閱讀)。但是我面臨其他的挑戰,比如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很喜歡互相挑釁、吵架、打鬧,兩人在一起和平共處的時候非常的有限,我家老大谷謙從小就喜歡用「打」來表達他的憤怒和不滿,老二谷馨也不示弱會用肢體動作來反擊。

兩個寶貝
我的兩個寶貝

他們之間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的矛盾衝突常常讓我和他們的爸爸心情很糟糕,雖然我一直實行「不打不罵不責怪不吼叫」的育兒原則,但是我仍然會因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生氣和抓狂,伴隨著是沮喪、難過和困惑,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兩個在一起就像「仇人」;我先生經常被他們惹得很生氣的怒吼甚至狂扔東西,我以前都會站在孩子那一邊,我會指責他為什麼不多一些耐心,為什麼不可以像我一樣做到「不吼不叫」,為什麼不多一些同理心,因為他們還是小孩,因為他們的大腦還在發育中。我們夫妻關係非常好,但是因為孩子的原因我們發生了很多次的不愉快的爭吵。

後來,我認清了一個事實:谷謙和谷馨不是我所希望的可以互相照顧的哥哥和妹妹。他們倆分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很聽話很配合,但是他們在一起就是沒有辦法好好相處,他們可以離譜的從早上打開眼睛就開始互相攻擊,一直吵鬧到晚上閉上眼睛睡覺。他們之間的相處和互動經常惹得我需要獨自一人深呼吸和靜坐,我和他們倆在一起的時候,不愉快的時候絕對是多於大家都很開心的時候。

對於這樣一對像不共戴天的「貓狗式」相處的小孩,我怎麼可以要求他爸爸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呢?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後,我對他爸爸的期望值改變了很多,我覺得他很不容易,他絕對是一個愛孩子的有責任心的好爸爸,但是這兩個孩子一直在讓他學習如何在被挑戰底線之後還不生氣,他已經很努力的嘗試了,而且這方面的進步也是很明顯的,只是他沒有辦法做到完全不失控吼叫,我覺得我也應該給予他同理心,畢竟我和兩個小孩相處的時候也經常怒火中燒。

「2004年, 包括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Daniel Kahneman在內的5名學者,針對909名德州職業婦女做了調查,希望找出最令她們開心的活動。答案揭曉時,在19個選項中,照顧孩子排名第16!比看電視、睡午覺、購物、甚至做家事還不如。加州大學的研究指出:為人父母者和朋友在一起比和配偶在一起愉快,配偶又比親戚有趣,熟人其次,接著是父母,之後才是孩子,與陌生人相當」

———【你教育孩子?還是孩子教育你?作者:珍妮佛 希尼爾】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心想:Wow,小孩子真的很折磨父母呢!我們的生活因為他們而變得忙碌和不快樂;收入因為他們而變少;情緒因為他們而變得經常失控;夫妻感情因為他們而不和。到底,我們這麼辛苦的照顧孩子是為了什麼?非常好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讓我思索了很久:為什麼在這個不那麼愉快的陪伴中,我仍然心甘情願的花很多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為什麼我一如既往的大力推薦父母應該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儘管我自己的兩個孩子幾乎每一天都爭吵不休?

爸媽們可以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答案,而藍汐老師的答案在……那些育兒酸甜苦辣的事,只有經歷過才會懂 (下)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