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生活中難免會遭遇到不同的困難與考驗,而我們從過程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發?!從孩子誕生的那刻起,我們被賦予的代名詞就是爸爸媽媽。但作為媽媽這個角色,卻需要花費無數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強則為母」。
「為母則強」的迷思
「為母則強」的迷思在於,我們一直認為育兒是一個簡單而又自然的過程,女生們會因為孩子的到來,本能的就知道如何帶孩子,本能就可以堅強又勇敢的處理各種問題。
是這樣嗎?有一點點是,大部分都和事實完全不符和。我覺得孩子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展現很多的本能,但是育兒從來就不是只靠本能和意願就能做好的事情,育兒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技能。
在我的心目中,媽媽和母親有很大的差別,所有生了孩子的女人都是媽媽,但是「母親」必須經歷很多的磨練、反省和學習之後才可以完達成,所有的的孩子都有將他們從子宮帶到人間的媽媽,但是很少有孩子擁有對他們有重大正向影響的母親,就像孩子都會長大,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當責和正直的成年人。
將一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是身為女人的極大榮幸,但是育兒卻是我們生命中最有挑戰最有收穫的重大任務,這是一個需要堅強的毅力和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沒有天生的母親,只有那些勇敢的媽媽在重重困難中不斷的犯錯和修正,最後才可以成為內心強大無堅不摧的真正的母親,所以並不是「為母則強」,而是「強則為母」:強大之後才有資格昇華成母親。
我在沒有小孩之前,和許多人一樣有很多美麗的憧憬:小孩在我的悉心照顧下懂事體貼,我們有安全的親子依附關係,每一天親子互動都融洽美好,他們對我很尊重一直到我離開人間。當媽超過10年,育兒的心路歷程和當初的憧憬可謂是大相逕庭,我實在是太高估了我自己,同時完全不切實際的低估了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難度指數。我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逐漸認識到自己有多麼的虛弱和不足,同時也深深意識到每一個父母的不容易!
身為父母,我們對育兒的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是我們共同之處就是,無論什麼情況下,我們都沒有辦法「撤退」,我們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和另外一個「小人」相處,而且稱呼我們為「媽媽」的小人各方面都發展得不完善,但是,這個從來沒有當過媽媽同時又被小人用崇拜的眼光看待的我們,其實有很多的不知所措和從來曾想像的不明白:我們並不懂什麼是「愛」,我們並不懂如何在小孩最不可愛的時候仍然無條件的接受他們,我們並不懂如何控管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承認我們其實有很多的不懂……
陪伴只是一個基本條件
一個嬰兒的誕生意味著一個媽媽的出現,孩子的弟弟妹妹出生了意味著二寶媽三寶媽的新角色,每一個孩子都個性不同,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我們學習如何用最適合的方式與之互動,這實在是很艱難的育兒生活。育兒的最大困難是儘管現在資源充足,但是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一個育兒方法適合家中的老大可能對老二完全行不通,這個年齡段可以解決的方式可能在下個階段就根本沒有效果,我們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和我們的獨一無二的小孩一起去摸索去嘗試去評估,過程中跌跌撞撞、錯誤百出甚至險象環生,是誰說育兒很容易,有了孩子我們就很自然成為母親?
育兒的不容易還在於,我們這一代父母只是陪伴孩子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非常用心的學習親子互動的所有眉眉角角,即使我們很認真很努力了,但是孩子不一定如我們所願的感受和感謝,誰說良好的關係只需要陪伴就夠了?說到底,陪伴只是一個基本條件,如果你不自己親力親為,孩子十有八九和你不會很親近,尤其是他最需要你的嬰幼兒時期,但是你只是陪伴不用心學習和改進自己,美好的親子關係仍然離我們好遙遠。(參見文章:父母給予最棒的成長禮物|孩子的信任與安全感,從依附關係建立)
我是一個提倡用尊重和愛對待孩子的嬰幼兒游泳老師,我閱讀了很多親子教養的書籍,不管孩子多麼的挑釁,我從來沒有打過他們,我甚至從今年開始都不再用懲罰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但是我的兩個小孩仍然認為我並不是一個好媽媽,老大認為我讓他打電動的時間實在是太少,老二覺得我還應該帶她去更多的地方旅行,兩個小孩都覺得我需要更懂小孩更有同理心。
我靜靜聆聽後,哈哈大笑的回答他們:我完全認同。我是真心認同我還沒有做到完全懂小孩,我也仍然在學習如何更加認識自己,從而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成為真正的自己,我覺得自己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才能完全做到給予無條件的愛,這將是我終身的課題,也是我樂此不疲一直修煉的課題。
總而言之,育兒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人生歷程,但是育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媽媽需要學習和成長才可以成為「母親」,內心的強大和安定是母親的特色,因此「強則為母」。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需要更多的母親,這樣下一代才會強風氣才會正國家才會盛,您認同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