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的朋友都會告訴我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難溝通,等我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知道了。每每聽到這些類似的話,我都在想,國高中時期的我們真的難溝通嗎?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那時期的我們這麼不願溝通?不願向父母吐露心事?深思過後,我理解到不是青春期的我們不願意溝通,而是我們從沒被真正的傾聽及理解。
最近老公出差,我很幸福的每晚都有孩子輪流陪睡。每次輪到女兒陪睡時,他總愛在睡前跟我大聊特聊最近發生的事情。隨著他的年紀越來越大,聊得盡是些人際關係間細枝末節的小事伴隨著他的心情意境,但我已經漸漸嗅到她轉換青春期的那個靦腆又私密的情愫。
有天他又像往常一樣跟我聊起班上一位女同學跟他喜愛的導師關係非常好,讓她感受不舒服的事件。(這是他第三次跟我聊這件事情。前幾次我都是聽完他想表達的就草草帶過話題。)經過三次的聆聽我開始感覺到女兒在事件裡的情緒有股嫉妒。也感受到女兒似乎沒意識到自己的嫉妒情緒及日漸升起的對同儕的厭惡情緒。我才明白這幾次她看似跟我的閒聊都不是只是想八卦,而是內在不知如何紓解的莫名情緒在牽動者她,她卡關了!(我在想,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會發生的狀況吧。)
在女兒氣憤的和我分享事件內容並抱怨不公時,我有點直接的詢問她:『你吃醋老師跟同學太好嗎?』,也許是被我的這麼突然的問話嚇到了,他一口否定我的猜想,告訴我她只是擔心老師會偏愛那位同學,而同學就會有特權。這是每個人很正常的反應,因為我們都不喜歡自己陰暗的一面被揭露出來。

聽了她的解釋我沒有多做爭辯,只是告訴他:『沒有就好,媽媽以為你是在吃醋,因為我以前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跟別人太好時我也會吃醋⋯⋯』
女兒聽到我這麼說眼睛閃起了光芒,開始追問我關於我吃醋朋友的過程,而我也據實以報,將所有的細節及我的想法感受和反應(我擔心我的好朋友會因為有了新朋友就不喜歡我了)通通告訴了她。
在感覺到他似乎卸下防備後,我又問了問:『那你呢?你看到疼愛你的老師跟同學那麼好會吃醋嗎?』
他回答我:『有點⋯』,
我接著問:『你以前也有同樣的感受嗎?』
女兒沈默一會兒回答我:『有,東東生出來的時候⋯⋯,我看你對他那麼好,我就覺得你不愛我了。』
我回答:『原來你會這麼想啊!那當你覺得我不愛你時,你都怎麼做啊?』
女兒回:『我會去跟我好朋友說。』
我:『喔?那你朋友說什麼呢?』
她說:『我朋友說她也覺得他媽媽不愛她!』(剛好他的好朋友也有個弟弟),
我聽到這笑了,意外聽到女兒爆的料,才讓我理解原來有手足的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繼續接下來的談話:『那你現在還是這麼覺得嗎?媽媽不愛你?』
女兒回:『沒有了!我知道你很愛我。』
我:『喔!我很好奇是什麼讓你改變想法的?』
女兒回:『因為你還是會照顧我啊,你有跟我說是因為弟弟比較小需要照顧,我都有聽進去。而且我遇到困難你都會陪著我。我知道你也是愛我的。』
我回應:『我很開心你能理解即使媽媽跟弟弟們很相愛,媽媽對你的愛也不會減少⋯⋯』
然後我接著告訴他:『所以我相信,即使老師跟同學感情很好,也不會影響你跟老師的感情的的!』
女兒不再搭話,而我也不再追問下去,留點空間讓他自己思考探究。
經過那次的談話後,我再也沒聽到女兒對於同學的抱怨了。也許是她釋懷了也或許是她不想再提起⋯⋯不管如何,我們都因為這次的事件才有機會好好的分享彼此的心路歷程。我認為良好的溝通就是尊重彼此的想法、接受彼此有不同的觀點,不期待對方照著我們的想法走以及接納他們所有的情緒。最重要的,我想還是傾聽吧!留點時間給孩子吧!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能在每次刻意的練習中漸漸找到和孩子對話的訣竅,找到和孩子良好溝通的開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