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幼兒學習

勇氣,是帶著害怕前進|跳脫學習舒適圈,職能治療之路我們來了

當了父母親,我們的煩惱跟害怕也隨之增加,面對成長無數的挑戰,和病毒蔓延的當下,我們需要更多自我調適的能力,來應付充滿未知的現在與未來。為了孩子勇敢,我們需要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守護彼此。讓我們帶著初衷,陪著孩子面對成長路上的挑戰,一起前行吧!

約莫五年前,因為家中老大恩恩在學習上面臨的挑戰,讓我有感而發寫了『勇敢的小火車』的文章,期許自己不忘初衷,建立孩子開心的、主動自發的學習態度,而不是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而做出的妥協!

幾年過去了,雋恩的學習之路,隨著他的年紀增長,遇到的阻礙與困難變得更多更複雜,專注力與情緒的狀況是我們比較頭疼的。我非常感謝當時幼兒園老師,能理解並樂觀看待孩子的不足,常客觀的分析孩子的狀況,也坦白地與家長需要給孩子的幫助與支持。雙方討論後,我們決定再次開始進行職能治療。

沒錯,這是他第二次做的職能治療,第一次是在他四歲左右,當時他面臨的是情緒上的問題,對別人或自己總有非常強烈且負面的情緒反應,當然爸媽也常耐不住性子,自己先崩潰。我意識到孩子與我們都需要幫助,所以帶著他一起開始了職能治療。當時的評估就是在現在的中心做的,老師給我的建議是雋恩需要大量且正確的運動,改善他感覺統合方面的狀況,那時的我心想,他運動已經超多了,光是運動哪有辦法改善情緒的問題呢?所以後來我選擇了另一家比較知名的早療中心上課。經過半年多的治療,雋恩的情緒狀況確實好了許多,也隨著他轉換幼兒園,交通接送安排不易,於是結束了第一階段的治療。

到了當時的新環境上學,第一學期是他的蜜月期,利用在早療中心學習到的社交方法,很快的交到許多好朋友,跟老師們也配合得很好。到了下學期,我越來越常接到老師的關懷電話,心裡也開始有個底,又是另一波的挑戰來臨了!雋恩是9月生的孩子,在班上年紀最大,所以老師是以更高一個年級的平均狀況做為評估標準,幾次電話討論後,我們決定他要開始第二階段的職能治療。而這時的我,因為教學工作上的需要,藍汐老師常與我們談到感覺統合,我也才開始認識到感覺統合決定孩子絕大部分的發展與表現,再加上地利之便,於是選擇了現在這間早療中心。

在中心裡,有各式各樣運動的器材,其實應該說教材比較正確。治療師針對雋恩的情緒、耐挫力與專注力方面,透過闖關遊戲與情境設定,加強他的肢體協調與大腦調節。這些闖關遊戲真的非常需要體力與專注力的配合協調,耳朵聽指令(有時是老師口述、有時是鈴聲或音樂等),孩子複誦,接著身體做出指定的動作並往下一關前進。一些看似簡單的動作,有時孩子不論怎麼努力,身體某方面就是做不到位,我也開始理解,原來有時我們在旁邊下給雋恩的指令,他的大腦是沒辦法順利分析並傳達給身體去執行,想改善這樣的狀況,光是發脾氣是沒有用的,只能讓他持續的練習並用方法引導,開啟他大腦中不足的那塊。另外比較特殊的是iLs音樂治療,透過特殊的骨傳導耳機,邊運動邊聽音樂,音樂都是古典樂,但在國外被研究證實可以達到刺激大腦與平衡情緒的效果。(附上幾張上課時記錄的照片說明)

玩動靜_職能治療
課前熱身動作:強化肢體力量,尤其針對恩恩上肢力量不足做補強
玩動靜_職能治療
頭頂沙包平衡並有節奏的跨越障礙物,有時還會增加手部的負重提高難度。有助穩定情緒與增加專注力。
玩動靜_職能治療
把教室布置成小競技場增加趣味性,圖為阻擋炸彈保護精靈(地上的球瓶),要阻擋對方的炸彈再迅速丟回,並保護自己的球瓶不會被打倒。增強上肢力量,左右移動的時候也會刺激大腦前庭,同時須將專注力放在球瓶的位置使其不會倒下。

玩動靜_職能治療
沙包丟接: 是重點練習項目與家庭作業。藉由3到4個沙包,跟著節奏有韻律感拋接並持續30下以上,對專注力與大腦及肢體的協調是很大的挑戰。
玩動靜_職能治療
「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對於好勝心極強的他是無用的安慰話語,只要輸了就生氣,老師每堂課都用很多時間引導。
玩動靜_職能治療
一小時的課程下來,他可以在吊床上躺20分鐘(沒有睡著)等老師給予媽媽今日課程的回饋與回家作業布置。這對於總是停不下來的他是多麼難得的事。
玩動靜_職能治療
兒童瑜珈也是家庭作業中重要的項目之一。

當一對一的治療到了某個階段,老師會評估並與家長討論是否調整成團課加入適合的同學,而將近一年的團體課中,雋恩遇到的同學在性格上幾乎都是對比的狀態,有時老師特別會安排一些橋段引發孩子之間的爭執,從旁觀察孩子們面對社交問題時的解決方法,引導而不干涉,雋恩也透過這樣的練習,去意識到每個人都不一樣,要去接受對方的喜好與個性,不勉強別人但也不能無底線的退讓。

中心要求家長一定要在旁邊陪同上課,一開始對我們家是個麻煩,兩個弟弟沒辦法跟進去,必須另外安排照顧的人。而陪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看到孩子行為失控或是講不聽的時候,往往最需要被照顧的是媽媽本身的情緒。每周的上課時間,我轉換角色當個旁觀者,不急著介入與表態。對於像雋恩這樣的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糾正語句,應該是他最不缺聽到的話了吧!我也開始慢慢接受與欣賞這個旁人眼中過動的孩子 (是的!都七年多了我還在調適),告訴自己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情緒而是引導。

一直以來,我覺得中心與汐游寶寶擁有很多相似之處,除了明亮乾淨的上課環境外,治療師們不斷強調,「在遊戲中學習、在運動中得到平靜」,讓過動的孩子穩定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強他們做正確的運動。這些都與汐游以及藍汐老師多年來推崇的理念一致,而雋恩也的確透過持續的治療,進步與穩定許多。

玩動靜_親子共游

在『勇敢的小火車』書末,聖誕老公公送給小火車一句話,「勇氣!是帶著害怕前進」。在育兒的路上,我們有太多的擔心與害怕,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煩惱的事越來越多,孩子們何嘗不是呢?

今年五月開始,我做了非常需要勇氣的決定,讓三個孩子們在家自學,避免在醫療緊繃的情況下太早受到病毒感染,把上學的時間用來運動增加免疫力。孩子們與我其實用了不少的時間在磨合,有天晚上他們睡了,一整天煩燥不安的我,做了羅寶鴻老師的靜心練習,慢慢開始感受自己內心的情緒,也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非常需要被意識與被照顧。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都需要無比的勇氣與自我調適的能力,活在當下、面對未來。這三個寶貝,是我的勇氣禮物,在學習的路上有他們與我一起前行!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