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剛出生時,會從咿咿呀呀等無法辨認的聲音,逐漸發展成會說幾個簡單的字,最後才是詞彙組合。
不過假如孩子年齡愈來愈大,卻還是只會發出簡單音節,或者是這幾年因為長期戴口罩讓家長誤認為只是「孩子不喜歡說話」,出現上述情況可能都要留意孩子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因疫情長期戴口罩,出現溝通障礙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口罩已成為我們每天必須配戴的物品。而因為政策宣導盡量少在公共場合說話,也導致許多發展中孩童慢慢變得不喜歡說話,甚至出現溝通障礙。
語言遲緩的特徵是什麼?
以正常的孩子來說,通常在一歲左右開始能說出簡單的字,像是爸、媽、餓、兩歲左右就可以表達簡單詞彙組合,如抱抱、車車,到了七歲左右就已經可以明確流利的表達自己想說的話。
因此如果家長觀察到以下情況,都可能是語言遲緩的徵兆:
l 嬰兒時期很安靜、對任何聲音都不太有反應
l 2-3歲左右仍不太會說任何詞彙或句子
l 3歲以後發音仍含糊不清、難以辨別
l 有些孩子可能早期語言發展很好,可是愈大愈不說話,這也需要特別留意
造成語言遲緩的因素有哪些?
分成生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兩種,生理因素多半需要尋求醫師協助,而環境因素則是後天造成,多半可以透過訓練矯正回來:
生理因素
l 聽力問題
l 大腦或神經損傷
l 情緒障礙
l 智能不足
l 其他特殊疾病如唐氏症等
環境因素
l 疫情長期配戴口罩,大幅減少說話或正確發音的機會
l 外籍配偶、隔代教養
l 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口語表達機會
l 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語言
如何協助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環境因素所造成的語言發展問題通常可以透過訓練或協助解決,家長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l 放慢說話語速,同時用手勢或表情輔助溝通
l 鼓勵孩子說話,且適時給予讚賞
l 跟孩子一起玩簡單的遊戲,或是說故事、唱歌等等,都有助於孩子學習新詞彙
l 帶孩子到不同環境,增加生活經驗跟溝通表達機會
l 讓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一起玩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語言發展遲緩問題,除了請醫生檢查外,也可以多嘗試上述方法幫助孩子學習語言。愈早發現、愈早解決問題對孩子來說都是好事,也讓孩子在未來與同齡朋友相處時不會受到欺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