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親子關係

佛系育兒法|這是你的成就,還是孩子的成就?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期末考即將來臨,媽媽們的焦慮和壓力簡直不輸給孩子們。但這到底是誰的考試?贏了成績,卻輸了孩子,真的值得嗎?

朋友是個標準的虎媽,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後,更是把孩子的各項成績當成自己的KPI。不僅學校成績要保持在前段班,課後才藝更是不能少,除了基本的英語之外,每天都要練習鋼琴和小提琴,甚至從低年級就開始補習國語和數學。

直到有天碰面,朋友跟我說孩子已經好幾天不和她說話了,我相當吃驚,才二年級的孩子有底氣跟媽媽僵這麼久?朋友一臉無奈的表示,有天晚上她一如往常催促寫完功課的孩子去練琴,孩子站在鋼琴前卻遲遲不坐下打開琴蓋,突然轉頭用怨恨的眼神直盯著朋友,什麼話都不說。朋友虎媽也不是省油的燈,繼續數落孩子的態度,最後在日曆上圈出期末考的日期,撂下狠話:我不管你了!聯絡簿也不用給我簽,期末考自己看著辦!

最令人詫異的是,朋友的孩子沒有像平常一樣趕緊低頭認錯,反倒是安靜的走回房間關上門,接下來幾天真的都不和朋友說話,聯絡簿也只拿給爸爸簽名。

就這樣,性子同樣剛烈的母女互不相讓,誰也拉不下臉,冷戰了好幾天。

過去我曾好奇的問朋友,從小就把弦拉得這麼緊,不怕後繼無力嗎?畢竟求學生涯還有國高中漫漫長路…朋友卻理所當然的回應我,假使從小就維持這樣的強度,孩子早就習慣了,不僅抗壓性比較強,到了國高中也不會適應不良。

想到一向粗心的姊姊,弄丟課本文具、作業忘記帶回家是家常便飯;考卷忘了寫名字或寫錯名字也曾發生過好幾次;考試的時候漏寫答案或粗心就別提了,最誇張的一次甚至忘記寫最後一面,讓我這個為娘的相當頭痛。

有次姊姊考試沒考好,擔憂的問我:媽媽我又因為粗心沒考好,妳會不會很生氣?坦白說,看完考卷的當下我當然氣炸了,恨不得學朋友的方式:少一分罰站一分鐘、粗心等於練習不夠所以要罰寫評量……。但冷靜想想,這是孩子的成績、孩子的學業,贏了成績,卻輸了孩子,真的值得嗎?

我對姊姊說,妳先寫完其他功課,我們再來檢討考卷吧。我讓自己深呼吸冷靜下來,等姊姊再次走出房門,我才走向前告訴她:媽媽覺得很可惜,但我不會生氣,因為那是妳的成績。作為妳的媽媽,我用心陪伴妳準備考試、幫妳複習,我已經盡力了。至於妳因為粗心少了好幾分,自己應該也覺得很懊惱吧。我不會告訴妳只是粗心沒關係,因為練習細心也是一個課題,但在妳學會之前,就是得自己承擔粗心的代價。

如果問我成績重不重要?我的答案是成績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維持對學習的好感度,保有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人生是場馬拉松,不用急於一時,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況且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其實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只是因為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就被貼上問題標籤。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不同,尊重孩子的步調,適時給予協助,相信時機到了自然開花結果。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