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個瞬間,差點失去孩子:一場游泳池的意外提醒

之前,我在某間運動中心的游泳池裡,看到了一起讓人心驚的意外。
一位爸爸帶著四歲半的女兒去上幼兒游泳課。課程進行中,小女孩在教學長椅上等待。
沒想到,她從椅子上踩空掉進水裡。
掉下去的時候,現場教練背對著她,沒看到。救生員也沒注意到。
好險那個爸爸就坐在泳池邊,眼尖地發現女兒沉入水中,立刻衝過去把她拉起來。

▍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是誰的責任?

我後來將這起事件分享在家長社群,一堆家長接力留言,說他們在哪裡、哪一間游泳池,也親眼看過小朋友從教學長椅區踩空掉進水裡。

可見,這不是偶發個案。

事實上,只要是有開團體班、用長椅輔助教學的泳池,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情況。

而且很殘酷的一點是:

真正第一個發現小朋友落水的人,幾乎不會是救生員。

為什麼?

因為游泳班通常會被救生員視為有教練陪同、相對安全的區域。救生員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其他游泳區域。

當一個教練在帶一整班小朋友時,他的注意力如果常常集中在某個孩子身上,旁邊其他人的風險瞬間會放大。

特別是年紀小、身高不到水深的小朋友,站在長椅上等待,就是一個高風險場景。

▍意外的原因,往往就那幾個

  1. 小朋友自己踩空
  2. 被旁邊同學不小心撞到
  3. 因為愛玩、打鬧,不小心失足落水

有經驗的教練會怎麼做:

  • 課前講清楚「上課規則」、「環境危險點」
  • 把需要的孩子配戴浮具,例如手臂圈
  • 隨時用眼角餘光掃視整個班級
  • 安排好座位、分組、分區,降低混亂感

但,不是每位教練都有經驗。

坦白說,台灣很多家長本身也不會游泳,也沒有自救概念。

小孩學游泳,也大多是直接跳進「自仰蛙碟」的技術班,學自由式、學蛙式,卻沒學過最基本的「如何在水裡保命」。

最近,我接連教了兩個已經會游自由式的小學生,結果一問:

「你會水母漂嗎?」

不會。

「會仰漂嗎?」

不會。

「知道韻律呼吸是什麼嗎?」

完全沒聽過。

▍真正的防溺基礎,是從「水中自救」開始

會游泳,只是讓你可以動

會自救,才是讓你能活下來

在學游泳之前,孩子應該先學:

  • 韻律呼吸:能不慌不忙地換氣
  • 水母漂:遇到狀況能撐住,保存體力
  • 仰漂:可以仰躺在水面,等待救援

這些技巧,不需要多強的體力,重點在於冷靜控制呼吸相信自己

▍最後,給家長們的提醒:

如果你希望孩子安全戲水,不是只有「交給教練」、「交給救生員」這一條路。

你可以做的:

✅ 上課前,陪孩子熟悉水域環境

✅ 幫孩子準備浮具,哪怕只是在泳池旁等待時

✅ 學會水中自救技巧,讓孩子真的有能力應對突發狀況

✅ 多留心,因為再快的救援,都比不上第一時間的察覺

我們沒辦法預測下一次意外在哪裡發生,但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做好更多準備。

因為,最好的防溺教育,是不讓意外有機會發生。

延伸閱讀

張景泓
張景泓
多年救生員經歷,因在海邊救過太多人,有感於台灣游泳教育的不足,決定回台北創立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
透過真實情況設計游泳教學內容,分享水域安全觀念及水中自救技巧。希望所有人都能親水、不怕水、愛上水,全心全意享受水上娛樂活動。
文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