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會直接影響其往後發展,若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成為新聞上出現的恐怖情人,強力推薦家長閱讀本文,了解什麼是依附關係。
圖片來源:iStock
依附關係是什麼?
依附關係最早是由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他在1940年左右輔導一群犯罪的少年,發現他們不輕易相信人、也不願意跟他人互動。他進一步跟這些孩子進行訪談,才知道他們的童年時期幾乎都跟父母分開,或者是被丟棄。從這些訪談中,他得出了一個理論:「孩時親子依附關係的好壞,會影響未來的個性跟人際互動。」這就是依附關係最早的雛形。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從嬰兒到兒童期階段,父母一直給予溫暖親密的關係,對他們的發展都將有正向影響;但假如讓孩子擁有這樣的親密關係後,卻突然跟他們分離一段時間,後續他們就會表達出憤怒生氣、甚至動手打人的行為,那就表示他們因分離而焦慮、因愛而生恨。
依附關係分成3種類型
雖然齙比是提出依附關係的始祖,可是真正將這個理論發揚光大的是他的學生瑪麗.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她同樣將老師的理論運用到另一場實驗訪談,透過歸納整理,她發現依附關係又可以細分成3種類型:安全依附型、焦慮依附型、逃避依附型。
如果爸媽想知道孩子目前屬於哪種依附關係,也可以試著做「陌生情境」實驗,將孩子交給其他陌生人照顧幾分鐘,從孩子反應判斷屬於哪種依附類型:
1. 安全依附型:媽媽離開時嬰兒會哭泣,但媽媽回來後擁抱安撫他,他就會感到安心然後回歸正常。
2. 焦慮依附型:媽媽離開時嬰兒會有強烈的焦慮感,即便媽媽回來擁抱他,他卻會先咬人或拳打腳踢。
3. 逃避依附型:媽媽離開時嬰兒會尋找,媽媽回來後即使擁抱他,他卻沒反應,甚至會逃避。
兒時的依附型態,會影響長大後的愛情依附行為
上面提到的依附型態,影響的不只是當下的情緒反應,連帶著也會影響到往後的個性、人際關係,甚至是感情婚姻。
心理學家發現,童年時父母怎麼對待他,長大後他就會怎麼對待自己的伴侶跟孩子,無形中形成一種循環。而之所以會有「恐怖情人」這樣的名詞,也是因為他們在童年時期出現焦慮或逃避型依附。
如何從小提升親子依附關係?
孩子跟爸媽每天在家裡朝夕相處,如果從小時候就可以讓孩子擁有好的依附關係,而非有條件的愛、焦慮式的愛,對他們往後的人生和性格都有莫大的幫助。
那麼該怎麼提升和孩子的依附關係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共同做一些能促進親子關係的活動,例如汐游寶寶游泳課程,出發點不只是讓嬰幼兒學游泳、促進身體發展而已,在教學課程裡也會有機會讓父母從不同角度看自己的孩子,同時學習尊重,達到真正「無條件的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