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性教育

性教育的根本─從日常談尊重

每每談到「性教育」,家長都會豎起大耳、提出各式各樣的「個案問題」,希望獲得讓自己安心的答案,在我看來,多數問題都回歸「尊重」本質──日常生活中自我練習尊重他人,為孩子示範尊重彼此──基本上就已能回答多數家長心中疑慮了。

孩子年幼時,有一陣子很喜歡看《Grace說》系列繪本,作者透過一個名叫Grace的小女孩的日常生活,描述何謂專心、耐心等抽象概念。比如,Grace做事缺乏專注力,即使在穿鞋也會被一隻蝴蝶吸引而分心;爸爸便帶著Grace去看各行各業的職人示範何謂心無旁騖,並舉例描述「專心」就像盪鞦韆時,只聽得見當下風聲、聽不到周遭嘈雜聲的狀態。當時,我深受這本繪本的啟發,也跟著練習如何運用日常生活的小事,傳達抽象概念讓孩子理解。

今年一連幾個月的連假出遊,讓孩子增加不少與同儕友伴的相處經驗,隨著同玩時間增長,衝突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某次大夥兒相約吃知名的古早味碗粿,老闆將碗粿端上桌的同時,小童A隨即拿了蒜泥醬幫大家的碗粿裡都加了一匙蒜泥,並帶著熱心推銷的口吻說:「加這個很好吃哦!」小童B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動作,一時不知所措,勉強自己吃下拌著蒜泥的碗粿,但表情說明了一切──小童B並不覺得蒜泥很好吃。

身為家長的我默默看著這一切發生,想到過去曾邀請性平委員舉辦「給家長的性教育工作坊」時,縱使講師不斷強調性別教育的根本是「尊重」,不要只因寇上「性教育」就把很多行為特別化,反之亦然,身為孩子身邊的重要成年人,我們也需要更有意識地看待日常行為中的本質態度。以上述兩小童的互動為例,自己覺得好的事情,強加在他人身上、擅為他人做決定,這不就是典型的「缺乏尊重」、「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嗎?於是我對著小童A說:「我知道你想把好吃的調味也分享給別人,如果你先問過小童B的意見再動手,那就是『熱心』,但如果你問都沒問,直接動手調味,我認為這個行為叫『不尊重』;還有,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跟你一樣喜歡蒜泥!」是的,我把話說得很白,但我也開始更有意識地在接下來的互動中,示範何謂尊重──自己的事自己決定,但只要跟同行者有關的事,我會刻意在小童們面前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徵詢大家意見,最後在不影響團體的情況下,大家都可以有各自覺得舒服的做法──最常見的就是點餐,同行者都是有自我點餐能力的大孩子或成人,如果有需要大家配合的點餐方式,可以提出來說服同行者配合,最毋湯的做法就是打著熱心的名義為大家點餐,或批評他人的美食品味以符合自己的要求!

每每談到「性教育」,家長都會豎起大耳、提出各式各樣的「個案問題」,希望獲得讓自己安心的答案,在我看來,多數問題都回歸「尊重」本質──日常生活中自我練習尊重他人,為孩子示範尊重彼此──基本上就已能回答多數家長心中疑慮了。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