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學習

慢慢來,讓你學得更快|使自學內化成生活一部分

任何技巧性的專業,都需要自律,可曾見任何一個專業大師,一旦獲獎或成名之後,就停止工作或學習、練習的呢?自學不一定要先具備自律的特質,而自學卻能培養出一個人自律的能力,把學習培養成每日習慣,不求速效,只求學習路程走得又長又遠。

前陣子寒流來襲,有個在自學團體帶領騎自行車課程的朋友,在臉書抱怨,有學員家長在群組提問:「週末天氣變冷,騎車課程是否照常進行?」這個提問讓朋友感嘆,常見缺停課狀況小至個人的身體健康,大至天災影響,但曾幾何時,順應四季流轉的天氣變化也成為學習障礙了。

這讓我想到孩子的登山課程,從未因下雨而取消,雨天有雨天的行進方式與因應裝備,而我的泳訓計劃也未曾因天冷而取消,甚至是生理期都有因應的衛生工具。若是因氣溫驟降就停止騎車練習,那歐美日韓等國的孩子,冬天就都不運動了嗎?

當時我看到這則臉書貼文,便跟朋友提及自律問題;任何技巧性的專業,都需要自律,比如:運動員、音樂家、廚師及各種技職工匠,俗話稱「三年十個月」是徒弟熬成師的「基本時數」,在這之後,還需要大把大把時間精進自己,可曾見任何一個專業大師,一旦獲獎或成名之後,就停止工作或學習、練習的呢?更何況是陰晴、冬夏等自然變化,更不可能成為暫停練習的理由。

在自學討論群組中,常有人提出「自學必須先自律」的先天條件,以我個人長期自學經驗看來,自學不一定要先具備自律的特質,而自學卻能培養出一個人自律的能力。固然團體生活環境,較能彼此激勵、陪伴,但因為有太多外在規範、督導機制,如校規或老師的壓力,讓很多孩子學習的動力,是來自「他律」而非「自律」,一旦少了外在力量,便失去學習動力,因此像朋友帶領的課外活動,既不考試也不比賽,沒有任何外在誘因的學習情況下,倚靠的就只有家長和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與動力了!

所謂自學,是發自內心想鑽研某種知識或技能──光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就已經是莫大獎勵,完全不需要任何有形的掌聲或獎賞。孩子還在學齡前階段,我就很小心地不以獎懲或威脅利誘當作刺激孩子學習的手段,既是手段就都是一時的,唯有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才是屬於自己永久的知識力量。在此前題下,當孩子有興趣學習或培養任何技能時,我只要求她保持習慣,學習求長遠而不需要立即見效。以小提琴為例,我們不參加任何成果發表、比賽,也不參與任何檢定制度,更不追求廢寢忘食地大量練習,而是化作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喜愛的曲目就多練幾分鐘,不喜歡的曲子也當是關卡般逐步練習,慢慢解套,當同時接觸樂器的其他同學已漸漸放棄音樂的同時,我們還能沉浸在各式樂曲中自得其樂,這也讓我連想到我的瑜伽自學之路,常聽到有人說「慢慢來,學得更快」,正適合送給所有在自學路上踽踽獨行的人。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