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教育_價值觀

我們家的非主流教育|教會孩子多角度思考,讓他們能舉一反三

我與我的同溫層朋友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有別於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思考面向,希望孩子們接受多元思考的刺激,不要太輕易就接受單一價值觀,建立過於單一面向的人生觀。

我雖然不是基督徒,卻常常藉由聖經獲得很多人生智慧,也樂於與人討論聖經奧義。前陣子聽朋友跟他的孩子討論人死後的去向,其間提到了聖經裡有個概念:「只要相信主,死後就能成為天堂子民。」孩子聽了大驚,提出強烈質疑:「只要相信主,不管生前做了多少壞事,死了就是解脫耶,還可以上天堂,反而什麼都不用負責,根本沒有懲罰到他嘛!當然不能讓他那麼簡單就死掉!」朋友聽了大笑,一個純真的孩子,依著大人給的知識與順勢邏輯思考,在一來一往的聊天中,便自然走向廢死主張,根本不需要長篇大論。

不諱言,我與我的同溫層朋友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有別於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思考面向,這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也不是想強調自己與眾不同,而是希望孩子們接受多元思考的刺激,不要輕易接受單一價值觀,建立過於單一面向的人生觀。當我們發現學校或社會給予的教育準則,已成為孩子的困擾時,便會透過日常生活小事讓孩子走出框架。

IMG 0356

女兒有個從小玩在一起的同伴,兩人可說是青梅竹馬、認識一輩子的朋友,兩人都是獨生女,因此有時以姐妹相稱。我和玩伴的媽媽總是默默觀察兩人的互動,再彼此交換觀察心得,兩個玻璃心女孩,常常像小情侶一樣為了彼此期待或心意不同而鬧彆扭;某次女兒因為玩伴不想跟她一起參加戶外營隊活動而生氣,我便找女兒聊聊──我能理解女兒想跟同伴一起參加活動卻期待落空的失望,但終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喜好,當同伴A只想從事靜態活動時,我們可以找喜歡戶外活動的同伴B參加,我們可以發展出好幾條人際關係線,每條關係線都指向某種特質或屬性,再透過這些人際網絡編織成屬於我自己的生活樣貌。

漸漸地,女兒接受了我的建議,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與個別喜好,練習發展多元的人際關係,建立不同的遊戲群體,不必要求同一人滿足自己。看著女兒開始練習拓展自己的交友圈之後,我突然聯想到:傳統一對一伴侶的價值觀,是否也太孤注一擲了?近幾年在台灣才逐漸興起的開放式關係,其核心價值「知情同意」(註),不就是尊重個體差異嗎?雖然我不鼓勵建立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我確實希望孩子能多多開拓人脈視野,找到自己最舒服的互動模式。

孩子在認識宗教的同時,也理解了廢死主張;孩子在面對交友困擾時,也自然理解了開放式關係!當我們有意識地給予孩子沒有框架限制的思考模式,讓孩子回歸原始好奇心及不帶偏見的價值判斷,有時反而給了「想太多」的大人一記棒喝!

註:在知道所有事實的基礎上,同意彼此發展多元關係。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