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甫結束一段深度的身心靈探索培訓,課程長達三週,有些人甚至是連續好幾年重覆培訓的學長姐,因此一進入上課場域,大家便很容易進入放鬆且友善的狀態;但有部分同學是初次加入,非常不習慣整個團體行進的步調及氛圍,其中一項最明顯會讓人不自在的行為就是「擁抱」。某位只參加一個練習項目的同學,便在課堂上坦言:「看到大家都抱來抱去的,我覺得好奇怪哦,有點做不出來,懷疑大家是不是真心擁抱!」相信他說出了很多初來乍到的同學,不敢直言的心聲。
事實上,在我的原生家庭裡,「擁抱」也不是一件自然或常見的行為,但從我親餵母乳長達3年多的經驗裡,我知道「擁抱」可說是安撫情緒的萬靈丹。記得孩子在學齡前,被允許可以高頻率、隨時跟我討奶,即便已經吃副食品很久了,孩子仍需要母奶撫餵,此時孩子需要的並非真正乳汁裡的養份,而是親餵時母子間肚子貼肚子的親暱感。即便當時身邊很多成人(包括幼兒園老師)無法理解「為什麼那麼大了還在喝奶」,但從孩子貼近母親胸膛時、瞬間放下防備並安靜地沉入全然接納的擁抱中,身為母親的我只想著:「若能因為這樣親密的幾分鐘,換得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探索失敗時的安慰,每天多親餵幾次都無妨!」
孩子在熟悉學校環境後,也就自然離乳了!但仍維持每天找時間跟我擁抱的習慣,所以孩子在每天出門上學前,都會跟我要一個「祝福抱」──透過擁抱祝福她今天一切順利;有時遇到不順遂或委屈的事後,孩子會跑來跟我討一個「安慰抱」──他很清楚擁抱帶給他的是心靈的慰藉,而不是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各種比賽或發表日之前,他也會跑來要求一個「勇氣抱」,希望透過擁抱帶給自己面對競爭的力量;而一日之終的睡前「晚安抱」當然不能少,儼然就是天然安眠藥。這些擁抱時間之於我,其實佔不了多少時間,卻能給予孩子如神盾般的穩定身心力量,性價比可算是非常高!
有了這些常態性且長期的擁抱經驗,我更能透過肢體碰觸來感受彼此心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數面對的是「禮貌性」、「儀式感」的擁抱,這種社交擁抱傳達出來的反而是一種距離感。真實的擁抱,會透過身體傳達意念,就如同我與孩子的日常擁抱,給予他需要的力量;而虛偽或別有企圖的擁抱,也會傳達出讓人不寒而慄或本能反彈的氣場。若你常常無法分辨與他人關係的狀況為何,我強力建議「擁抱練習」,尤其對純真的孩子而言,從小習慣良好品質的擁抱,成年後更容易分辨何謂不友善、不在乎的碰觸,擁抱甚至成為無需多言的性教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