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兒時就已經學會游泳,但因著對開放水域的陌生,每當出遊到了天然湖水或海邊,下水時產生的緊張、恐懼跟旱鴨子沒兩樣,而自從學了自由潛水,習得海裡活動的竅門後,每次含著一口氣往海底深處前進時,時時刻刻都在閱讀自己身體散發出的訊號,游泳划水不再是無意識的前進動作,而是每一步驟都在認識一個全新的世界。
今年夏天得了一個工作空檔,與潛伴相約菲律賓潛水。菲律賓巴拉望省是世界知名的潛點海域,只要你敢親近海,不論是水肺、自潛、浮潛,各種海水深度都可以滿足習慣用陸地視角看世界的人類的獵奇。
我很少對於身體運動持之以恆,常常學了點皮毛,無法跨越更大的學習障礙時,就會漸漸放棄;不過學習自由潛水一年多以來,我從一開始連2米深度都覺得困難重重,再慢慢往划手、踢腳、深度平壓等各種技巧磨練,終於在今夏這個契機,挑戰在沒有教練的陪伴下,跟著導潛坐船出海fun diving。
說來有點諷刺,對我這種資質不優、笨鳥慢飛的新手而言,fun diving一點也不fun,沒有救生浮球、沒有教練幫忙調息修姿勢,一下水就是7米以上深度,戒護人員通常就是導潛,游在最前面領路幫大家找潛點,如果腳力不足、踢不快,不但什麼精彩的都沒看到,還比平常海訓累;重點是,自然開放水域不若游泳池還有個限度,常常隨著浪波起伏,只要跟同伴相隔5米以上,就看不到彼此,只能憑藉著微微露出的呼吸管及腳蹼辨示導潛去向。
每次完成一個潛點遊憩大約費時45分鐘,為了想追逐拍攝更多魚群、海龜,甚至少見的優美海蛇及珊瑚礁,每個潛點都要下潛10次以上才甘心,這個運動力度跟平時海訓2小時平均下潛10次相比,實在hard cord。
但說也奇妙,即使天天這樣一天3個潛點,每次都要下潛超過10次,我應該早就虛脫到需要救援了,卻仍每天神彩奕奕地期待新的海域探險。曾經看過一則潛水旅遊的IG廣告文案,寫著「每次下潛,都是與生命擦身而過的奇幻之旅」,那個生命不僅僅是新奇的海底世界的海洋生命,也是身為潛者在一口氣的長度之間,對自我生命的重新認識;每次下潛都像是對自己也對海洋的重新認識。
海底視覺的精彩程度,我們可以透過一幀幀美麗的水底攝影覓得,但唯有真正潛入海裡,才能意會一花一世界的境界,不僅僅是形容大自然的奧秘,也是提醒著自我渺小、萬物皆有靈的佛性,經過一次次下潛,更能體會到每一次都是新生,都是無法預期的收穫與風險,也是這種萬物不可測的謙卑,讓每一次潛旅都像洗滌心靈般讓人著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