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靈性科學近八年,直到這兩年才開始投入譚崔練習。譚崔是源於印度大陸的古老修行方式,其中融合了現今佛教、道教及印度教的概念,或應該說,許多現今存在的宗教核心概念,多多少少跟譚崔精神有關。
如果問我「譚崔是什麼?」除了普遍說的「擴展並實踐愛的方式」之外,我會這麼解釋:「譚崔透過呼吸脈輪引導,教導現代人如何分辨『實相』、『社會制約』及『個人生命的限制』。」若是翻閱佛教經典,常可見類似開悟的佛偈語──人的煩腦總不脫社會與個人枷鎖,比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另外,人們常將譚崔與性愛教學畫上等號,這也是現代常見的誤解。譚崔練習的確很強調「性能量」,但性能量不等同於「性能力」,在譚崔概念裡,性能量更貼近於「創造力」,透過呼吸及肢體移動,引導人們覺察本來就存在我們體內的性能量,並將它往上揚升轉化為其他能量,而不僅僅只發揮在性欲上,猶有甚之,可以發揮無窮想像,隨心所欲地結合其他動能,成為不被世俗框架綁架的人。也因此,很多學習譚崔的人,外在氣質或社會表現上,會有點奇異,甚至反社會化,但千萬別污名了真正譚崔修行者,能夠妥善應用脈輪能量的人,即使反社會,也是展現在突破自我、擺脫社會文化枷鎖,而不是任意逾矩、破壞秩序。
由於譚崔的基本態度是「全然接受」,接受自我及面對的一切事物,也全然使用身上每一種能量,而能量都是中性的,沒有好壞,正確使用就是好工具,錯誤使用就變成毀滅性的武器,因此,各種情緒都是好的,性能量也是好的,我們不討論成功與失敗,不討論好壞,只討論能量的平衡與否。
同時,譚崔概念裡,也把「動腦思考」視為阻礙能量發展的行為,這對現代講求努力追求知識學習的人而言,更是難以理解,通常頭腦處理的是複雜的事,思考是為了解決困難的問題,但譚崔的靜心冥想、呼吸練習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所以在譚崔練習團體裡,要放開頭腦思考是大家公認最難的事,而我們用最簡單的呼吸練習來面對它!
譚崔其實一點也不神秘,只是它無法用現代教育養成的思考模式去理解,然而隨著我潛心地投入練習,確實更能覺察身體或情緒,對環境氛圍更有敏銳的嗅聞能力,而我最常練習的並不是什麼困難的瑜伽體式或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不過就是保持覺知與觀照地呼吸罷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