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動靜_施念安

論實驗教育的本質|坦然面對未知結果的情操教育

整個北半球才剛揭開夏天序幕,所有水上活動紛紛啟動之時,我那12歲的外甥女『施念安』正代表中華隊,首次參加在中南美洲舉辦的國際青少年衝浪錦標賽(ISA world junior surfing championships)。全家族親戚無不感到興奮,熬夜看比賽直播,即使吾家女孩沒能獲得獎牌,但看著孩子發自內在動力,一路奮力大步向前,不論結果如何,我們仍感欣慰與驕傲。

在我的同輩親友之間,有各式各樣的教育模式,有人迷信菁英私校教育,有人跟隨主流教育而行,有人堅持不受義務教育、選擇自學,也有人進入非主流實驗教育組織,我算是對各種學校制度皆有涉獵,甚至投身師培若干年,更感慨於「勇於放手讓孩子飛」是一種多麼難得情操。說是「情操」也許有些誇張,但要讓孩子才剛進入青少年階段,便毅然任其選擇一條「看不見未來」的路,在我看來確實存在著不易動搖的核心價值!

wdVB1iG7RoK7deO82RjOSaPEwJJmHJgoZ4lnfnGBY6g
施念安

每隔一陣子,我就會從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臉書看到對於「特殊選才」、「申請入學」的抱怨,他們並非抱怨制度,而是前來面試的學生,特別是不少自學或實驗教育背景的學生,常常在面試時舌燦蓮花地表明自己多麼嚮往該科系的專業,卻在錄取後放棄入學機會轉向另一間名氣更高的學校或更主流的系所。在我看著台灣教改一路走來的轉變,其實對此現象頗為憤慨,設計「特殊選才」、「申請入學」的初衷,是為了在「考試入學」管道中無法展現自我的學生,開一扇「多元入學」之門,這類孩子通常在校考試成績表現非常兩極,甚至只有單一科目或專長特別突出,其他科目都表現普通甚至在平均之下。因此各大學系所憑己之力,額外花費資源提出「特殊選才」、「申請入學」的評選方式,讓這類學生可以不用進入全科考試也能圓升學之夢。

JrxG9viDRqkzNBMbo2vZaHi1TTTKePQGRtl8W B li4
施念安

然而,多年來此制度卻常被擁有豐富資源的學生視為一條「不用考試」的捷徑,甚至玩弄制度,取巧地違背入學承諾、騎驢找馬似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科系,這絕非制度設計的本意;以政大教育系為例,他們特殊選才門檻是「只收實驗教育學生」,但多年下來,面試時信誓旦旦希望以政大教育系為第一志願的學生,在通知入學後幾乎都沒有完成註冊,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些走入實驗教育的家庭,在面對社會現實競爭下,是如何教導孩子巧言令色地提出並非己願的入學動機,只為了躲避不擅長的考試制度。

當眾多實驗教育家長撻伐「考試制度根本無法展現實驗教育孩子的成果」時,我們得捫心自問,何謂實驗?實驗的本質是為了追求未知的結果,已知結果的實驗從來都是假的,那是做給實驗者開心的,就連實驗失敗都是安排好的一環,那是給孩子假的自信,甚至是安慰父母用的!

把眼光拉遠一點,底氣紮穩一點,再回頭看看台灣的「實驗」教育,若學生最後展現出的是這樣懂得玩弄制度的小聰明,那麼請嚴厲地自省:我們真的沒那麼有實驗情操。我身邊好多好棒的孩子,沒有一天是進入非體制學校,若真要說哪裡特殊,應該就是家庭很特殊,父母社經地位不高,卻還能周而復始,不計結果地帶著孩子玩出名堂,他們賺得的不是名校光環,而是無愧於心的人生。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推薦閱讀